疫病防治

>疫病防治>新闻中心>首页
您现在的位置  |

秋冬季节猪场腹泻的防控

信息来源:本站  浏览次数:1406  发布时间:2021-08-26

进入秋冬季节,气温逐渐降低,昼夜温差日益加大,对猪群的健康而言形成了巨大的挑战。其中,呼吸道疾病及消化道疾病成为当季高发性疾病,对于呼吸道疾病,可以通过通风,控制温度及猪群药物保健等措施进行防控,发病率高但死亡率低。但对于消化道疾病,尤其是仔猪的腹泻,一直困扰着我们养殖人员,病死率居高不下,成为令人头痛的世界性难题。仔猪腹泻的发生受诸多因素的影响,本文重点阐述了导致腹泻发生的原因、机理及防控方案。

一、腹泻发生的原因与机理

1.非传染性因素

能够引种猪只腹泻的非传染因素有很多,例如环境、母源性因素、饲养管理及过敏反应等。其中环境包括卫生、温度、湿度等。

a.环境因素

猪舍卫生条件差,相对湿度过大,温度稳定性差以及通风不良都会引起猪只发生腹泻。高温高湿给病原性真菌、细菌和寄生虫提供了良好的繁殖环境,而低温高湿会使猪只的抵抗力下降,容易引起消化道疾病。小猪的体温调节中枢不健全,适宜在温度相对稳定的环境中存活,如果温度变化大,小猪的机体机能无法快速适应,易引起腹泻。

b.母源性因素

母源性因素引起的腹泻在猪场也是很常见的,主要包括奶热、无乳或奶水品质差。

哺乳母猪饲料营养不能满足产奶需要,而动用自身存储脂肪,脂肪在分解过程中会出现一些中间产物,即乙酰乙酯、β-羟丁酸和丙酮,统称酮体。乳中含有过多的酮体,就会导致仔猪腹泻甚至酸中毒,俗称“奶热”。

母猪体内存在着足量的母源抗体,仔猪出生后唯有通过初乳获得母源抗体,才能获得保护,如果乳水不足或无乳,仔猪无法获得充足的母源抗体,抗病能力会很差,同时由于饥饿而喝脏水,导致腹泻的发生。如果母猪体内积聚各种毒素,奶水品质无法保障,同样可以引起仔猪腹泻。

c.饲养管理

个别猪场为了提高母猪的利用率,对哺乳仔猪过早断奶,低日龄仔猪肠道消化功能发育不健全,对饲料中的蛋白质利用率低,未消化的蛋白质为肠道中致病性大肠杆菌及有害微生物的繁殖提供了有利条件,抑制乳酶菌的生长,最终因消化不良而腹泻。同样,断奶后饲料中的蛋白含量过高,也会引起消化不良性腹泻。

d.过敏性腹泻

仔猪采食的饲料中存在着许多超敏抗原物质,仔猪首次接触这些超敏物质后使机体处于致敏状态,当机体再次接触同样的抗原物质时,会发生超敏反应,导致小肠损伤,表现为隐窝增生,小肠绒毛萎缩脱落,进而引起仔猪的腹泻。

2.传染性因素

传染性因素中,细菌和病毒引起的腹泻危害最为严重,细菌性腹泻包括仔猪黄白痢、仔猪红痢、仔猪副伤寒及猪痢疾;病毒性腹泻包括传染性胃肠炎、猪流行性腹泻、猪轮状病毒感染,此外寄生虫感染也可以引起腹泻。

a.细菌性腹泻

能够引起细菌性腹泻常见的病原有大肠杆菌、沙门氏菌及梭菌等,其中,大肠杆菌为动物消化道常在菌,由于仔猪在幼年阶段吸吮的乳汁中含有抑制大肠杆菌增殖的物质,所以在这个阶段的仔猪很少发病。在断奶后,消化道内的消化酶含量急剧下降,肠道内一些食物残渣尤其是蛋白类的物质难以消化,在肠道内停留时间过长,腐败发酵成有害气体,并且有些细菌繁殖过程中产生了一些细菌毒素,损伤肠绒毛,水分吸收发生障碍,进而引起腹泻的发生。

b.病毒性腹泻   

能够引起病毒性腹泻的病原主要有猪传染性胃肠炎病毒、猪流行性腹泻病毒及轮状病毒等,目前,由于我国从国外引种的猪体内存在呼吸道冠状病毒,这种冠状病毒与传染性胃肠炎病毒存在交叉保护性,所以近年来传染性胃肠炎的发病率在逐年下降。猪流行性腹泻是目前猪场面临最大的消化道疾病难题,2010年以来,由猪流行性腹泻病毒引起的仔猪腹泻发病率逐年上升,据研究表明,此病毒为RNA病毒,其基因结构的特殊性决定了病毒变异的复杂性及变异速度。病毒通过口腔进入到消化道,在小肠上皮细胞上进行复制增殖,增殖过程中会使上皮细胞坏死,进而小肠绒毛萎缩脱落,阻碍了营养物质的吸收。未被消化的食物增大了肠内的渗透压,使机体的水分渗透到肠道,机体失水过多,导致了仔猪的酸中毒,最终引起仔猪死亡。

c.寄生虫性腹泻

引起仔猪腹泻的寄生虫主要有球虫、蛔虫及小袋纤毛虫等,还有其他种类的寄生虫例如隐孢子虫、鞭虫等也偶尔引起仔猪的腹泻。在所有的发病病例中发现,大多数都是与细菌或者病毒混合感染,共同作用于机体,引起仔猪的腹泻及死亡。

二、仔猪腹泻的防控方案

1、预防

a.疫苗接种

预防病原性腹泻最有效的手段是接种疫苗,如传染性胃肠炎、流行性腹泻二联灭活疫苗,在母猪产前40天和20天各免疫一次,仔猪出生后可以通过乳汁获得大量的母源抗体,能有针对性的对抗传染性胃肠炎病毒及流行性腹泻病毒。仔猪大肠杆菌三价灭活疫苗(k99、k88、987p),母猪产前45天和15天各免疫一次,可以通过哺乳来预防仔猪黄痢和仔猪白痢。

b.制定合理的驱虫保健程序

母猪产前2周进行一次驱虫,空怀母猪、后备猪及公猪每年驱虫2次,仔猪在断奶时进行一次驱虫,及时清理猪粪,通过集中发酵来消灭虫卵及幼虫。

c.提高机体免疫力

据研究报道,维生素E可以提高细胞免疫及体液免疫反应效率,给仔猪补充适量的维生素E可以提高仔猪的免疫力。

d.环境控制

搞好猪舍环境卫生,定期对猪舍进行消毒,每月更换一次消毒剂,两种消毒剂交替使用。保持猪舍温度及湿度适中,断奶前适当提高猪舍的温度有助于减少仔猪腹泻的发病率,做好防寒防暑工作,夏季猪舍温度不宜超过35℃,冬季猪舍温度不低于20℃。猪舍湿度要保持在60%-80%,湿度过大,容易引起仔猪下痢,所以在寒冷潮湿的季节,不要过度冲洗圈舍,主要以清扫为主。重视仔猪转运车等交叉工具的清洁消毒。通过消毒、全进全出等减少跨栋污染。

e.饲料控制

保持妊娠母猪营养平衡,饲喂全价饲料,以防止各种维生素的缺乏,保证胎儿的正常发育,同时在母猪饲料中添加维生素E可以间接提高仔猪免疫系统机能,使仔猪出生后获得很高的免疫力。

饲料中的蛋白含量越高,仔猪营养性腹泻的发病率就越高,如果单纯降低饲料中蛋白质的含量,肯定会影响到仔猪的增重。可以通过提高赖氨酸含量,降低粗蛋白的方法,既减少了仔猪营养性腹泻的风险,同时可以提高仔猪的日增重。

f.减少应激

为了减少断奶应激的发生,仔猪要在7日龄时开始饲喂教槽料,让仔猪提前适应植物性饲料,锻炼仔猪的胃肠道功能,使其分泌相关的消化酶。另外,仔猪断奶时应逐步进行,先将母猪移出产房,仔猪继续在产房停留一周左右,并且在断奶前5天开始减少哺乳的次数,以此来减少心理应激。

2.治疗

治疗原则:消炎、补液。无论何种原因引起的仔猪腹泻,治疗时都应该按照消炎、补液的原则进行实施。

a.消炎

细菌引起的腹泻可以使用抗生素进行治疗,常见的抗生素种类有庆大霉素、恩诺沙星、土霉素及痢菌净等,必要时进行药敏实验,选取敏感药物。

病毒引起的腹泻可以使用抗生素控制继发感染,但抗生素对病毒本身没有作用,可以使用一些中草药配合抗生素对肠道内的有害菌群及毒素进行清理,再用益生素调节肠道微环境。

b.补液

单纯的腹泻是不会引起仔猪死亡的,往往都是腹泻导致仔猪机体脱水,电解质紊乱和酸中毒所致,补液在减少死亡率方面起着关键性作用。常用的补液盐为葡萄糖20g,氯化钠3.5g,氯化钾1.5g,碳酸氢钠2.5g,水1000ml,此补液盐具有补充水分、电解质调节酸碱平衡和营养的作用。